设为首页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研室师资力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名,企业兼职教师2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1人,实验师1人,助教1人。





  陈儒军,男,1973年2月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96年毕业于湘潭大学机械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材料学院,获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3年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2工厂从事发动机及飞机维修工作;2003年8月来到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现为航空机械制造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教研室专任教师,副教授职称,主要讲授《机电设备机械结构装调》、《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液气综合实训》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工程及机械结构装调教学。主持《机械结构装调》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先后在《金属热处理》、《热加工工艺》等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其他省级刊物论文5篇;主编、参编教材5本,主编校本教材1本;主持一项院级科研课题,参与两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和一项院级科研课题。
  2010年先后获得系说课比赛一等奖和院说课比赛三等奖。2012年获评为院级优秀教师。

  李红章,男,1967年4月生,湖南省浏阳县人。1989年湖南大学机制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毕业分配至株洲汽车改装厂,1994年调到长沙航空工程学校任教。2003年被学校公费送陪至湖南大学进修,获材料工程硕士毕业。2006年获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在自动控制领域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参与湖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精品专业建设、湖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主持学院重点课题“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机床电气综合实训台(含示教板)自主开发与研制”等课题;先后在《制造技术与机床》、《机床与液压》、《工具技术》、《制造业自动化》、《中国仪器仪表》等多种CN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上论文5篇;先后参与编写《机电液气实训指导书》、《机床电气装调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两本。
  2013年,荣获 “学院先进工作者”。



  熊轶娜,女,1973年12月生,湖南省醴陵市人。2000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5702工厂调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任教。2008年考取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2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材料科学,在材料加工工程领域取得一定科研成果。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氮掺杂碳纳米管/贱金属同轴阵列的构筑及其电催化性能”;主持学院教学改革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参与湖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精品专业建设、湖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先后在《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制造技术与机床》、《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师》等国际、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先后编写《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装调与维修 》、《液压传动》等国家级规范教材3本。
  2011年和2013年被评为《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院级课程带头人,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小组长”。



  凌双明:硕士在读,实验师,2014年至今,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担任理实教师,承担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要担任《PLC应用技术》、《变频器技术》、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训教学工作。


欧佳顺

包攀峰

蒋艳林

陈晓斌,男,19779月生,湖南省新宁县人。2001年青海大学机制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毕业,辅修青海大学公关文秘专业并结业,2001年至长沙工业学校任教,2003年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发展方向和高速切削刀具磨损领域取得一定科研成果。主要承担机电一体化专业、飞机专业、发动机专业、数控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创新设计、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原理、特种加工及精密加工技术、工程力学、数控机床原理与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在《成才之路》、《湖南农机》、《科技信息》上发表论文3篇;20113月参与编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一本。

李刚

黎生方

龙昊